“作为人生教育的法学教育”讲座顺利举行
雷蒙校长提出,法学教育在以下两个方面蕴藏着巨大潜能: 第一,法学教育让我们深入理解法律规范。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,都会接受到关于规范的教育。儿童时期,父母以其权威为基础教导他们的人生价值观,或者引导孩子接触其奉为圭臬的宗教信仰、文化传统;学校生活时期,老师在课堂上又会向学生输入一套更大的规则体系;当互联网时代到来,人们在信息爆炸的环境中又不断建立、接受、打破规范。这些规范相比起法律规范,是更不假思索、缺乏连续性的。 第二,法学教育帮助我们更高效地与人交流、理解他人。信息时代的沟通变得愈发单向,更多关于发言者的输出而缺乏聆听。高效的交流需要“说服的技巧”,而雷蒙校长指出,这正是法学教育可以为我们提供的一项特别的技能。
随后,雷蒙校长讲到,为了学会说服,法学教育让我们从一些既定的、先入为主的规则中挣脱,塑造全新的思维方式,主要包括以下三点:
一、适应模糊性
很多富有争议的问题其实都没有清晰的答案,或者说同时存在很多正确答案。只有正确认识这一点,才能直面规范的运作和与人沟通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现象,才能以平和理智的心态面对和解决问题,而不是对此感到惊慌失措。
二、接纳不同的意见
法学教育为我们展示了不同文化产生的不同法律体系,并且为我们揭示了它们不同的背后原理。这能有效培养法学生正确看待不同意见的能力,透过现象看本质地去理解。当许多人因为害怕和不适会倾向于逃离这些不同的声音时,良好法学教育下的学生却会朝着不同声音奔去,因为它们能引领我们以不同的视角观察这个世界,并且能以积极健康的态度求同存异。
三、不要急于贴标签
雷蒙校长引用了英国诗人济慈的观点:当人们面对两个相冲突的观点的时候,人们自然地倾向于通过支持正确或更有力的一方观点,以寻求一个“了结”。只有为一方观点贴上了“更好”或“正确”的标签,才能消除人们心中产生的紧张与不适。但是莎士比亚是能真正陶醉于不确定性的,不会急于“站队”——济慈将这种能力成为“消极能力”,一种享受非连续性、不确定性的能力。
全场师生对雷蒙校长的观点表达了浓厚兴趣,根据其讲话内容提出了多个问题,并得到了雷蒙校长的耐心解答。
雷蒙校长最后总结到,法学教育并不仅仅是通往职业证书的道路,它培养同理心,教育学生如何在不同的观点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,引导学生批判性地结合不同文化中的优点。法学教育将学生塑造为成熟的公民,让他们准备好迎接以获得与贡献为主题的人生。
讲座的尾声,雷蒙校长以一段简单而深刻的话结束了他的讲话:“Today, in a world where social media is dangerously pressing people to resist complexity, to abandon empathy, to shout more than listen, we need legal education more than ever.”(在一个社交媒体迫使人们拒绝复杂性、抛弃同理性、去嘶吼而不是聆听的世界,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法学教育。)
在热烈的掌声中,本次讲座圆满结束。